


2016年7月份,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到西藏去!去西藏,意味着将长期和父母亲人分离,在人烟稀少的高原,生活质量不仅会大大降低,还会有可怕的高原反应。而且一旦决定了援藏,就至少是三年。但人民子弟兵不就是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吗?我想趁着年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就来到了西藏。
初到西藏,强忍高原反应
一下飞机,我就收到了西藏给我的见面礼——高原反应。头痛,呼吸困难,想呕吐,整个人开始迷糊,胃里翻江倒海。但当总队首长为我们一一献上圣洁的哈达时,我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感受到了此生难忘的温暖。随后,我与一同来援藏的五名战友从机场一路向我们的目的地——山南进发。一路上,支队彭主任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文化底蕴深厚的山南。西藏山南,平均海拔3700m,因地处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而得名,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
到达山南后,我们在山南休整了一天,随即我便启程前往加查县消防大队,在进驻加查县的路上,我收到了西藏给我的第二份礼物——右边是狰狞裸露的悬崖,一点微微的山雨都可形成泥石流,轻则堵塞道路,重则威胁公路上的行人车辆;左边则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已是一种需要莫大勇气的冒险。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我终于平安抵达了加查县消防大队。
克服困难,迅速投入工作
到大队的第二天,我便迅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顶着高原反应,一大早便和队里的一个参谋来到了海拔4300米的崔久乡,指导当地专职消防队的建设。在崔久乡,我们首先检查了专职消防队的器材装备;随后,我还为专职消防队队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把我们内地的一些先进的工作经验通过这次培训与当地队员进行了分享。回到县城后,我们又与县文化部一道,对县里的重点单位开展夜查,一直到11点,才回到了队里。
每到晚上,头痛、心闷、口干舌燥等反应让我感受到了炼狱般的煎熬,夜里时常因胸闷和呼吸困难而醒来。可一到早晨,我总是告诉自己要按时起床出操,尽管不能剧烈运动,但是每天早操我还是会坚持和战士们一起站队,以一些简单的散步来代替早操,使自己尽快的适应。
由于西藏的开发还比较欠缺,所以停水停电也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饮食方面也多有不适应。但想到我们的藏族同胞一年365天都是这么度过的,我就不能给自己一点点向困难投降的借口,既然来到了西藏,就应该充分发挥江西消防的井冈山精神和八一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
逐步适应,主动承担任务
尽管高原反应一直折磨着我,但我最终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来。最近,队里正在进行队站建设,由于我是学土木工程出生的,我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介入队站建设工作,每天一有空闲,便到工地上对工作进度、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施工进行检查,确保队站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西藏消防的主要工作除了灭火救援和防火监督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维稳处突。前段时间,由于执勤需要,队里只剩下两个干部,这时我就主动肩负起了中队的管理工作,这里的中队与内地不同,有一半都是藏族的辅警。刚开始时,由于文化差异,我与他们沟通不顺,但后来,借着“八一”,我与他们一起过林卡、做游戏,靠着真诚与坚持,慢慢的与他们融合在了一起。近日,西藏又在举行的雅砻文化节,全体官兵都停止休假,参与到执勤安保工作中去,时刻都要准备好处理突发情况,这些,都是此前没有经历过的。
一个月,只是未来三年的一个开始。虽然这一个月来不乏坎坷,恶劣的环境给我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不能尽孝堂前的愧疚也越来越浓。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明白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我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怀着一颗感恩和奉献的心,为西藏更好的明天奉献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