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和自防自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江西宜春支队围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这条主线,“四位一体”(党政主导,部门主抓,消防主推,师生主演),扎实做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党政主导。提供政策保障。每年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消防作会议,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年度目标任务责任状,并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书。市、县各级政府把学校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逐级对学校消防教育工作进行考评。落实经费保障。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大力倾斜,经费有力保障,全市依托重点中小学校,建有学校消防教育培训实践基地9个,微型消防站48个。2016年,宜春各地共印刷《中小学校消防教材》40余万册,落实经费80余万元。强化队伍保障。为确保学校消防宣传教育有力进行,宜春要求各地成立由消防队、学校消防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学校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学校消防宣传队伍。每年由消防队牵头,组织各种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当地消防队站每周免费向社会开放,学校年初列出学生参观消防队站计划表,每年寒暑假推荐优秀学生参与消防社会实践活动。
二、部门主抓。狠抓“课内”正规教育。市教育局坚持“五个结合”,切实将消防安全纳入正规教育。即:消防宣传教育与“法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开设消防安全义务课堂;与军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进军训活动;与每周安全教育课有机结合起来,讲授消防有关知识;与体育课有机结合起来,讲授消防急救等知识;与专题讲座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消防知识专题讲座。狠抓“课外”活动载体。市教育局通过开展消防知识课教案评比、“我是消防小卫士”征文绘画比赛、寒暑假消防安全作业等消防主题实践活动,使消防教育活泼生动,教育效果明显。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各地教育部门普遍成立了由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校领导、教务处、学校保卫干部、年级组长组成的多层次学校消防宣传教育领导机制;建立和健全了消防宣传责任追究制、消防安全检查制等制度,使学校宣传教育形成了“有人领导、有人实施,有人追责”的良好格局。
三、消防主推。搭建教育平台。支队以共享共建为原则,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对外开放消防教育基地。利用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连锁作用,先后成立了 “少年消防军校”、“消防夜校”等。通过少年军校和消防教育基地等开放式课堂,组织开展消防业务表演、消防出警及火场逃生等活动,使学校消防宣传教育有了新的平台。提供专业人才。宜春各地将消防宣传进学校工作作为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经常深入各学校指导督促和协调。同时还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到学校开展教职员工和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培训,并且,还经常性地开展到学校设立消防安全知识咨询台、出动宣传车、进行消防教育图片巡回展等一系列活动。做好宣传参谋。支队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对消防宣传进学校工作,不但精心制定了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召集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宣传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具体工作部署。
四、师生主演。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宜春采取了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例如:成立学校消防巡查队、建立学校消防宣传队、组织消防安全自查协会等,全面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传播者”作用。宜春通过组织“召开一次家庭消防学习讨论会”、“
开展一次家庭火灾隐患检查”、“ 与家人共做一份消防知识考试”等互动活动,使学校内的消防宣传教育进一步向校外、家庭延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 “先行者”作用。宜春结合实际,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纷纷组织学生走向街头,分发消防知识宣传单,并组织学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利用小广播向居民和村民宣传防火和报警等基本常识,使学生与社会面对面地零距离接触,进一步通过学生将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向社会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