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老乡鸡正式进驻高校,武汉大学成为其校园扩张计划的首个落地点。不仅是老乡鸡,海底捞、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以及诸多茶饮品牌的布局也已从传统的商场、商业街,延伸到了大学校园、景点、交通枢纽,其中一些还进驻企业开设了员工餐厅。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客群稳定的团餐市场正成为社会餐饮企业的新蓝海。

当前,越来越多的社会连锁餐饮品牌把目光投向以往相对封闭的团餐市场。图为在某大学食堂内,学生正在自选餐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连锁餐饮深耕校园市场
近日,老乡鸡的校园首店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的商业区一条街开业。据了解,该校园店的套餐价格从17.9元至29.9元不等,与老乡鸡其他门店价格基本一致。老乡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继续关注对餐企开放的大学校园,在区域位置等因素适合的前提下,老乡鸡将会继续入驻高校。
在老乡鸡进军高校之前,已经有不少连锁餐饮品牌将目光投向高校。仅在武汉大学内,就有鱼你在一起、呷哺呷哺等多个品牌门店。目前,麦当劳在大学校园的门店已超60家;肯德基已在江西的南昌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河南的郑州大学等校园布局;必胜客也在中国人民大学、泰州学院等高校设有校园店。
自2023年10月起,海底捞首先在西安开设了首家校园火锅店,随后迅速扩张至珠海、武汉、福州、广州等地的多所高校,显示出其在高校市场的强劲势头。同年,海底捞还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的食堂内设立了首家校园食堂,主打高性价比的粉面、小吃及几款自热火锅,番茄面售价9.9元/份,钵钵鸡售价13.9元/份,进一步深耕校园市场。
为何连锁餐饮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大学校园?业内人士表示,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校园餐饮市场连锁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市场规模庞大,这就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餐饮业的发展,众多企业已经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获得了广泛的产品服务认可,降低了进入校园市场的门槛。同时,大学生群体热衷于社交媒体分享,能够低成本、高效地助力餐饮品牌传播。
开拓布局多元场景
除了高校以外,企业食堂也成为很多连锁餐饮品牌拓展门店的新方向。今年3月,坐落于陕西西安华为研究所的海底捞首家企业餐厅正式开业,研究所上万名员工不出园区,就能以专享价享受到海底捞的产品和服务。
海底捞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底捞西安华为研究所店拥有近40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研究所员工在店里既能选择各种套餐,也可以自由点餐,各式锅底、菜品、小吃甜品和酒水一应俱全。门店还会在每周的不同时段设置专场,提供捞面服务和变脸表演。此外,华为食堂还引入了兰湘子、魏家凉皮等品牌,眉州东坡、大龙燚品牌等也入驻万达集团旗下的多个食堂。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科技园区生活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园区1.5公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超过16万,通勤客流超过4万,“我们非常希望有知名的连锁餐饮进驻,我们也愿意给予租金等方面的优惠。”
通过寻找更多的拓展区域,尝试新店型,餐饮品牌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摆脱商场固定的营业时间,将门店搬到距离客群更近的学校、社区、企业,也更加有利于形成与客群的长期关系。
另外,机场、高速服务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近年来也吸引了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争相进驻:在广东高速服务区内,既可以吃麦当劳、肯德基,也可以点一杯星巴克咖啡;山东省的高速服务区有必胜客、汉堡王等快餐品牌。和府捞面也宣布未来将深耕高铁、机场商业圈,借助交通枢纽加速扩张。
当下,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品牌不再单一布局商场,向高校、企业等更多元的场景拓展已成为重要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商场的“红利期”日渐消退,而社区、高校、企业食堂则有着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同时,摆脱商场营业时间限制的全时段经营、培育新客群等诸多优势,也成为连锁餐饮在多元区域拓店、试水新市场的重要原因。但考虑到不同区域的门店模式应该有所不同,因此从门店布局、产品结构到营销策略、服务细节都应该进行相应调整。
团餐走向品牌化发展
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进开发园区……当前,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品牌把目光投向以往相对封闭的团餐市场。《2024中国团餐产业趋势解读》显示,近年来,团餐市场规模保持增长,由2019年的1.5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2.1万亿元,占全国餐饮市场的比例也由32.1%增至40.5%,已经成为餐饮市场的中坚力量。从市场构成来看,在校生是团餐最大的消费群体,占比77%;其次是企事业单位就业人员,这些群体因集中生活或工作特性,对集中供餐模式高度依赖。
专家表示,高校、企业里聚集着关键消费群体——消费高频的年轻人,而且团餐场景下客流相对稳定,竞争没有外部激烈,经营较为长久。因此,团餐市场是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难得的客群稳定、销售额稳定的市场,也是社会餐饮值得关注的增量市场。
多年来,团餐市场一直相对封闭发展,哪些因素加快了团餐市场拥抱社会品牌餐饮的脚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显示,随着社会餐饮的渗透,团餐客群也有了更多选择,比如食堂不好吃就点外卖。渐渐地,团餐客群对餐饮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团餐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
外卖发展、消费升级、需求变化……多种因素推动下,高校、企业食堂餐饮运营方也有了引进品牌化社会餐饮的意识。据了解,今年以来,就有多家团餐相关运营主体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出引荐品牌餐饮进驻的需求。
从餐饮品牌方看,这也是走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好机会。“近年来,团餐市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从整体看,产品升级迭代能力有限,品牌化、集约化、标准化有待提高。”海底捞团餐业务板块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中大型企业、高校等就餐场景为例,大学生、年轻白领等主要消费群体对餐饮的口味、形式等多元化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趋势下,海底捞持续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探索,开发出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新业态,并推出针对校园和企业的特色菜单和专享价格,与新一代消费者“更近一步”。
相较传统的食堂,社会品牌餐饮可以提供更多品种、口味上的选择,同时他们需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这也会倒逼商家做得更好,更好适应团餐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渠道、新场景的餐饮门店的出现,门店的经营时段、针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都会发生更多新的变化。
“消费者在商场和在景点、在机场吃同一个品牌的餐饮,需求都会不同。比如在商场,消费者可能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更多;在景点或者高铁站,消费者在果腹的同时会更多要求方便快捷。这也就要求餐饮品牌在不同选址的门店布局、产品结构、营销策略、服务细节都要有所调整,绝不只是将原来的商场店照搬至高校、企业食堂等场景这样简单。”资深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悦文)